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1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4-11-20
  

  • 全选
    |
    论著
  • 章跃武;朱希松;余新春;吴渭贤
    . 2004, 15(11): 601-6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MRI对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RI检查并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12例(其中5例做了增强MRI),回顾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2例,共检出病灶14个,幕上13个,幕下1个;大部分位于深部脑白质,其中累及额叶9个,侵及胼胝体6个,侵及室管膜2个;T1WI呈略低信号或等信号12个,T2WI全部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增强后“握拳”样强化2例,“团块”样强化3例。病灶直径大于5cm的5个,3~5cm的7个,小于3cm的2个。病灶周围轻度水肿7个,中度水肿6个,重度水肿1个。结论:尽管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但全面分析其MRI表现,能够明显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 蒲 红;傅 凯;宋 彬
    . 2004, 15(11): 604-6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鼻窦粘液囊肿CT表现,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34例41个粘液囊肿,均经手术(或内窥镜)及病理证实,结合手术对照分析其CT表现。结果:①发生部位:主要位于额窦、筛窦,占83%(34/41)。其次为蝶窦、上颌窦。②CT表现:窦腔膨大,骨壁变薄或吸收缺损。腔内密度改变:可为低、等、高密度。周围侵蚀改变:粘液囊肿突入眶内引起眼球突出及斜视,囊肿可突入到颅内、鼻腔内。增强后表现为囊肿周边粘膜环形强化(中央无强化)。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鼻窦粘液囊肿影像特征,对鼻窦粘液囊肿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对手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孟小军;黎春雷;邓又斌;常 青;王淑彬;杨好意;潘 敏
    . 2004, 15(11): 606-6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肌不同肥厚程度背向散射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将高血压病患者分成3组,Ⅰ组:LVMI<125g/m2(n=17);Ⅱ组:LVMI 125~174g/m2(n=17);Ⅲ组:LVMI≥175g/m2(n=16),分别测量其左室后壁及室间隔的背向散射参数。结果:左室后壁与室间隔的背向散射积分(IBS)百分率IBS%及心动周期变化幅度(CVIB)3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随心肌厚度的增加其IBS%增高,CVIB减低;室间隔厚度与其IBS%、左室后壁厚度与其IBS%之间相关性良好(r=0.86,P<0.01;r=0.90,P<0.01);左室重量指数与左室后壁及室间隔的IBS%之间相关性良好(r=0.91,P<0.01;r=0.90,P<0.01)。结论:心肌背向散射参数可以用于评价高血压病患者不同肥厚程度的心肌病变。
  • 于德新;王 滨;宁厚法;周茂义;孙西河;李丽新
    . 2004, 15(11): 609-6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增强CT评价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血管生成以及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bcl-xl表达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8例共40个经病理证实且行动静脉双期CT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以及bcl-2和bcl-xl的表达情况,将CT增强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灶的平均MVD为39.3±8.40,bcl-2和bcl-x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5%(11?/40)和50%(20/40)。bcl-2和bcl-xl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在bcl-xl表达的阴性组和阳性组,MVD分别是34.70±8.13和41.34±6.95,存在明显差异(P<0.05)。CT显示的病灶大小与bcl-xl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关系(P<0.05);另外CT显示的病灶边缘欠清组、瘤内出现液化坏死组以及侵袭转移组的MVD分别大于病灶边缘清晰组、瘤内无液化坏死组及无侵袭转移组(P<0.05)。结论:FⅧRA、bcl-2和 bcl-xl等蛋白在HCC组织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CT在一定程度上评价HCC的血管生成价值要大于评价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
  • 戴 旭;韩铭钧;苏洪英;赵钟春;冯 博;张曦彤;徐 克
    . 2004, 15(11): 613-6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评价化疗栓塞后的复发转移规律,为肝癌规范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接受2次及2次以上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根据影像学表现将复发转移分为原位复发、肝内复发、门脉转移及远隔转移4种类型,结合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5例病人随访时间1~110月,共复发133例,176例次,复发率54.29%;复发病例中原位复发、肝内复发、门脉转移及远隔转移分别占13.07%,35.23%,32.39%及19.32%。复发时间1~52月,平均7.31月。介入术后1~2月复发率最高,以门脉转移复发为主,占42.2%,1年半以后以肝内复发为主,占44.4%。结论:肝内复发及门脉转移是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形式。首次化疗栓塞后1年内应强调早期规律性复查复治。
  • 程普选;虞崚崴;任 刚
    . 2004, 15(11): 616-6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钡剂X线造影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4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X线影像上的不同表现。结果:19例经钡灌肠显示盲肠或结肠位置异常,其中17例显示盲肠位于右上腹或偏左中腹,2例显示结肠均位于左侧腹部,5例经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显示为十二指肠有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结论:钡剂灌肠和选择性上消化道造影,目前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仍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 病例报告
  • 张丽荣;吴丽华;史宏志
    . 2004, 15(11): 618-6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谭咏韶;邵 燕;徐庆华;陈泳愉
    . 2004, 15(11): 619-6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增高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首发急性脑血栓形成住院病人作为病例组,平均(66.13±12.54)岁;选取80例同期眼科和耳鼻喉科住院病人作为对照组,平均(64.94±11.26)岁。应用Sequia 512彩超仪对病例组55例、对照组66例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进行扫查,测量颈动脉前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AS斑块形成及其位置,计算颈动脉狭窄程度。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D)测定两组所有病例的血浆Hcy浓度。并同时进行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生化、血脂、血压及体重指数(BMI)的测定。比较两组AS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平均空腹血浆Hcy浓度分别为(15.28±4.33)μmol/L和(11.32±3.86)μmol/L。病例组血浆Hcy浓度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Hcy升高者分别占31%和6.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左、右颈动脉IMT及AS斑块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AS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Hcy浓度、收缩压、BMI是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在校正了高血压和肥胖后,血浆Hcy浓度升高是脑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Hcy浓度升高可导致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 陈仲武;张金池;陈益光;吴凯明
    . 2004, 15(11): 622-6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在诊断及治疗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疑诊为下肢静脉疾病患者352例423侧肢体,进行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结果:352例423侧肢体的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均成功,其中阴性7例9侧肢体,阳性345例414侧肢体。下肢静脉各类疾病根据其主要征象分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03侧肢体,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6侧肢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9侧肢体,髂静脉受压综合征38侧肢体,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1侧肢体,下肢血管瘤17侧肢体。结论: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血管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判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诊治下肢血管病工作中值得推广。
  • 张 鹤;罗济程;余 强
    . 2004, 15(11): 626-6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肿瘤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共40例(43个)经病理证实的颌骨囊肿和肿瘤的影像资料,40例同时做X线、CT检查。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均被分析比较。结果:X线显示病变与牙齿关系较CT优越。CT显示病变边界、病变与骨密质、周围软组织关系较X线优越(P<0.01),显示病变与下颌神经管关系方面,与X线价值相当(P>0.05)。结论:X线对于显示病变范围和边界价值有限。病变与周围牙齿关系X线显示最佳。CT可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骨质破坏和钙化。
  • 焦国良;赵二军;王永海;祝玉芬;杜昱平
    . 2004, 15(11): 630-6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盘变形与关节疼痛的关系。方法:利用MRI对44例单侧关节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88侧关节完成开闭口斜矢状位T1加权成像,观察盘突关系及盘形态改变;利用可视疼痛模拟标尺(VAS)进行疼痛程度的判定,比较盘变形组与无盘变形组有无差异。结果:正常盘突关系(NDCR)关节中9.6%(5/52)发生关节盘变形,全部表现为均厚型,在颞颌关节内紊乱(TMJID)中94.4%(34/36)发生关节盘变形,后带膨大型13例,折叠型7例,伸长型6例,圆型5例,均厚型3例。在44个疼痛关节中,经MRI确认盘变形为35个关节(88.6%),而44个非疼痛关节中仅4例表现为变形的关节盘占9%,经统计学分析,颞颌关节疼痛与盘变形有相关性(P<0.005);关节盘无变形组VAS平均值为40±29.5,关节盘变形组VAS平均值为43±20.1,关节盘变形组比关节盘无变形组高,但经t检验统计学分析两组无差别(P=0.763)。结论:关节疼痛与关节盘变形密切相关,但疼痛程度与其无关,提示TMD患者颞颌关节疼痛程度不能反映关节盘的损害程度,关节盘损害程度的确定尚需关节造影、MRI甚至关节镜检查。
  • 潘玉萍;李明华;宋国平;乔瑞华
    . 2004, 15(11): 633-6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MRI在肩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4例有明确肩关节外伤的病例,用1.5T MR仪行肩关节检查,分析MRI在肩袖撕裂、盂唇损伤的表现特点,并与手术或关节镜结果对比。结果:34例中25例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其中单纯冈上肌肌腱部分撕裂17例,完全撕裂2例,冈上肌和二头肌肌腱同时完全撕裂1例,同时部分撕裂5例,肩袖撕裂伴盂唇撕裂2例,术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肩袖撕裂)和80%(盂唇撕裂)。结论:MR多平面成像及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详细显示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结构,对肩关节外伤中的肩袖撕裂、盂唇损伤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丁晓毅;陈克敏;陆孟莹;陆 勇;杜联军;江 浩
    . 2004, 15(11): 636-6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关节内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关节内骨样骨瘤临床、X线、CT及MR的表现特点。结果:髋关节13例,膝关节1例,肘关节1例,肩关节1例,椎间关节1例。5例具有典型的夜间疼痛加重。17例中X线显示瘤巢6例,周围骨质硬化7例,关节肿胀9例。CT显示瘤巢17例,周围骨质硬化12例,关节肿胀11例。14例行MR检查,显示瘤巢6例,关节肿胀11例。结论:关节内骨样骨瘤以髋关节好发,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难以显示瘤巢而关节积液明显是X线和MR误诊、漏诊的原因。CT能最好地显示瘤巢,是能获得准确诊断的主要因素。
  • 曾培尧;高振华;于华龙
    . 2004, 15(11): 640-6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高对骨化性纤维瘤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手段。方法:通过对50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化性纤维瘤(OF)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的影像学比较分析,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的差别。结果:在24例OF中,16例发生于颅(颌)面骨髓腔,表现为类圆形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的不均匀高密度影,病变范围多局限于单骨;6例发生于胫骨前侧皮质内,沿其长轴纵行偏心膨胀性生长。在26例FD中,颅(颌)面骨FD多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弥漫性骨髓腔闭塞膨大和磨玻璃改变,在四肢骨多为髓腔内囊状磨玻璃改变,多数病变范围较广泛,少数较局限并伴硬化边。结论:OF和FD的影像学鉴别点在于病变的部位、边界以及累及范围,影像学检查应以X线平片为主,选择性辅以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
  • 病例报告
  • 段中响;欧阳巧洪;刘加昌
    . 2004, 15(11): 643-6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孙 逊;安 锐;高再荣;匡琴芳;张凯军;李 烁
    . 2004, 15(11): 644-6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188Re(V)-DMSA(五价188Re-二巯基丁二酸钠)和99mTc(V)-DMSA在肿瘤模型体内生物分布与显像的特点,探讨188Re(V)-DMSA用于肿瘤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用188Re(V)-DMSA和99mTc(V)-DMSA对实验性实体肿瘤(小鼠艾氏腹水癌)模型进行生物学分布实验和全身平面显像,并通过脏器克组织百分摄取率(%ID/g)测定法和感兴趣区(ROI)技术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时点两种放射性药物的靶/血(T/B)、靶/非靶(T/NT)比值。结果:两种放射性药物均主要浓聚于骨骼和肾脏,肿瘤组织也有较高的摄取,血液半清除时间均在1小时以内。平面显像中99mTc组T/NT的最大比值高于188Re组,但生物分布结果显示两种放射性药物T/B、T/NT的最大比值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且均在3.0以上。结论:188Re(V)-DMSA的生物分布特点与99mTc(V)-DMSA相似,在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治疗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 沙 琳;边 杰;孙文清;程绍玲;董敬东
    . 2004, 15(11): 648-6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有益于诊断的磁共振伪影。方法:以临床结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对诊断有益的磁共振伪影形成的原因及其对诊断的帮助作用。结果:13例具有化学位移伪影的病灶均证实含有脂肪成分;8例具有动脉搏动伪影的病变,7例为动脉瘤,1例为动静脉畸形;2例头部微量出血所导致的多处磁敏感伪影最终被证实为播散性脑炎所致的微量出血。结论:由于病变本身组成成分或病变性质所造成的伪影能够提供病变的重要信息,应重视它们对诊断的帮助作用。
  • 论著摘要
  • 杨军克
    . 2004, 15(11): 651-6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郑文龙;吴爱琴;许崇永;黄崇权;洪瑞镇
    . 2004, 15(11): 653-6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郭 明;张庆太;董春华
    . 2004, 15(11): 655-6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 华;邵荣龙;孙万峰;张国培
    . 2004, 15(11): 656-6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黄皎霰;吴晓光;何以权
    . 2004, 15(11): 658-6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曾贤伍;牛继国;董 峰;欧阳水根;李文燕;梅 澍
    . 2004, 15(11): 659-6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 军;吴显阳
    . 2004, 15(11): 660-6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脊柱炎;伤寒;放射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