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1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05-20
  

  • 全选
    |
    论著
  • 罗云辉;彭秀斌
    . 2004, 15(5): 241-2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高对不典型少量硬膜下血肿的CT征象认识及正确诊断。方法:30例头部外伤患者于伤后24小时内行头部CT检查,多于治疗后3天~2周复查头部CT,并分析其不典型CT征象。结果:单纯表现为硬膜下小血肿20例,合并硬膜外血肿3例,并脑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所有硬膜下血肿均表现为邻近颅骨内缘模糊不清,呈“掩盖征”,局部颅骨“假性增厚”改变;血肿内缘与脑表面分界欠清,形态呈线弧状、细新月状改变,大部分病例颅内占位效应不明显。结论:颅骨内缘变模糊,呈“掩盖征”、局部颅骨“假性增厚征”是诊断不典型少量硬膜下血肿的重要CT征象。
  • 向 明;符正秀;刘宗华
    . 2004, 15(5): 243-2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以便与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等球形病灶鉴别。方法:搜集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病灶多位于肺的边缘部胸膜下,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直径2~4cm,密度均匀;②病灶基底可广泛贴于胸膜,局部胸膜粘连增厚,无胸水;③边缘可见粗短毛刺、棘状突起或呈浅分叶状;④可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但无融合征象。结论:全面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特征,重视肺部感染病史,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 孙爱敏;朱 铭;钟玉敏;薛潋艳
    . 2004, 15(5): 245-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76例心脾综合征中肺静脉回流特点对手术的影响,并评价其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76例均做了心血管造影。其中38例做了MRI检查。结果:56例无脾综合征中33例伴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28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12例为心上型,3例为心下型。20例多脾综合征中,5例伴APVC。结论:心脾综合征肺静脉回流特点多样,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发生率高,术前正确诊断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很重要。心血管造影仍有很高的诊断价值,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是最好的辅助诊断方法。
  • 陈正国;王自正;姚薇萱;王 峰;曹 艳;孟庆乐
    . 2004, 15(5): 249-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局部室壁收缩增厚率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冠心病组共37例与正常对照组共24例99mTc-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中局部室壁增厚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前降支、回旋支、右冠各支病变组支配区域总评分与正常组相应区域总评分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三病变冠脉支配区域共有324个亚段。发现有显著性差异亚段数为245个,无显著性差异亚段数中除去基底部亚段有22个亚段无显著性差异;无显著性差异亚段在心尖部、近心尖部、近基底部、基底部4个区域分布中,心尖部为0个,而基底部则有57个。结论:局部室壁收缩增厚率是评估心功能的一个可信功能参数,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心肌室壁运动状态,但对于评价基底部室壁运动价值有限。
  • 刘庆华;王磊明;田建明;赵宝珍;孔令山;纪广玉;王少雁;朱 浩;徐激斌;杨立信;王晓伟
    . 2004, 15(5): 251-2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进一步探讨组织多普勒和组织定征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2例超声发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失常患者分别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超声组织多普勒、背向散射积分及核素扫描检查。结果:有收缩储备节段背向散射积分曲线形态评分较无收缩储备节段明显降低,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幅度(CVIB)、T波顶点时心内膜运动速度(Vendo)、心肌中部心动周期中最大运动速度(TVC)、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峰值跨壁梯度(MVGm+)及放射性核素摄取率均较无收缩储备节段显著增高,有收缩储备节段背向散射积分平均值(AII)与无收缩储备节段的差别无显著性。心肌收缩期运动指标与CVIB正相关,与AII负相关。放射性核素摄取率与TVC、Vendo、MVGm+正相关,与AII负相关,与CVIB相关呈临界状态。结论:背向散射积分和组织多普勒指标在判断心肌缺血与存活的临床应用方面有很大潜力。

  • 张东旭;侯永霞;宋平梅;杨 军;唐 力;杨晓东;张立敏;任卫东
    . 2004, 15(5): 255-2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测量二尖瓣环5个位点的运动参数,探讨二尖瓣环在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时最敏感位点的选择。方法:测量20例健康自愿者及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后壁5个位点的Ea、Aa的DTI参数,计算Ea/Aa。结果:①高血压组二尖瓣环5个位点Ea、Ea/Aa明显减低(P<0.001);②正常组和高血压组二尖瓣环侧壁位Ea/Aa比值与平均比值相关系数最大(r=0.894,r=0.854)。结论:应用DTI测量二尖瓣环运动参数来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时,我们认为心尖四腔切面二尖瓣环侧壁位为最敏感位点。

  • 卫 勃;陈 凛;孔庆龙;尹大一;田嘉禾;李 荣
    . 2004, 15(5): 258-2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技术在胃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与CT对照。方法:32例可疑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PET全身显像,22例行CT检查,将以上结果和病理分期对照。结果:32例中,25例为恶性肿瘤,7例为良性病变。18F-FDG-PET半定量分析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5/7。CT对胃恶性肿瘤原发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9%和4/5。PET、CT对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0%和76.5%。PET、CT对远处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和2/7。结论:PET对胃恶性肿瘤局部病灶和远处转移病灶检测较为敏感,在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高旭宁;周俊林;何 宁
    . 2004, 15(5): 262-2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MRCP结合MR斜冠位T2WI对胆系疾患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0例有胆系疾患者行MR常规扫描、MRCP及斜冠位T2WI(向背侧倾斜使与冠状轴呈30°)扫描。结果:在同一投影层面上,斜冠位T2WI显示左右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的显示率优于常规冠状位。MRCP与斜冠位T2WI结合显示管内病灶的大小、边缘、管腔狭窄面形态、狭窄面长度超过1.0cm、胆管走行改变方面优于MRCP结合常规冠状T2WI。结论:MRCP结合斜冠位T2WI对胆道狭窄及梗阻病变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病例报告
  • 李颖嘉;文 戈
    . 2004, 15(5): 265-2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许崇永;赵雅萍;吴爱琴;徐伟宏;严志汉
    . 2004, 15(5): 266-2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肾周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肾周肿瘤8例,回顾性分析其CT特征。结果:脂肪肉瘤(LS)4例,表现为肾周混杂密度肿块,3例以脂肪密度为主,内见条、片及团块状软组织影,增强后实质部分强化,1例以实体为主,内见多发散点状钙化,肾实质撑开呈新月状,肾盏扩大积水;脂肪瘤2例,表现为肾周脂肪密度肿块,杂有纤维条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1例,表现为左肾周混杂密度肿块,内见大块状钙化,肿瘤侵犯肾皮质、腰大肌、腰方肌及腹后壁,脾门及胰头周围多发钙化性转移结节,肝、肺及左侧胸膜转移。平滑肌肉瘤1例,表现为左肾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境界不清,强化不匀,侵及腰大肌及肾实质。结论:CT可清晰显示肾周肿瘤部位、密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脂肪瘤、分化良好的LS及有钙化MFH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项飞翔;陈汉荣;黄幼珍;谢明星;黄三菊;鲁成发;冷 松;吴 限;林 铤;王新房
    . 2004, 15(5): 269-2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技术测量膀胱容积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并探讨测量的最佳旋转角度。方法:使用实时三维超声采集10个模拟膀胱的橡胶水囊及33例正常成人的膀胱“锥形”三维数据库,应用其容积分析软件,用不同旋转角度:6°,9°,15°,30°测量水囊及膀胱容积;同时用二维计算公式测量水囊及膀胱容积,将三维及二维测值与实际值比较。结果:在水囊及成人膀胱容积测量,实时三维超声不同平面间角度与实际值均呈正相关(r2>0.9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维超声测值与实际值虽呈正相关(r2>0.85),但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旋转角度之间相比较,水囊及膀胱容积测量时不同旋转角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时三维超声测量误差较二维超声明显为小(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技术测量膀胱容积准确可靠,重复性高。临床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测量膀胱容积时,选择平面间角度30°即可提供足够信息,为兼顾准确与简便的最佳选择。
  • 荣道建;李 旭;李心元;张锦华;李爱敏;范光明;陈丽英
    . 2004, 15(5): 273-2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0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原发于腹膜后22例,纵隔10例,颈部4例,盆腔2例,仅发现颅内及眼眶转移灶者各1例。按Evans肿瘤分期,Ⅳ期16例,Ⅲ期12例,Ⅱ期9例及Ⅰ期3例。原发于腹部的肿瘤有15例转移,发生于纵隔者有6例转移,而颈部及盆腔肿瘤各有2例和1例转移,25例骨髓穿刺镜检发现有骨髓转移14例。结论:影像学诊断能为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灶定位、肿瘤分期及临床随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耿进朝;赵雪梅;金 露;李明山
    . 2004, 15(5): 276-2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液疾病骨髓磁共振成像信号特点、分型与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白血病(AL)20 例,骨髓纤维化(MF)6例,多发性骨髓瘤(MM)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例,行腰椎、髂骨、股骨中上段骨髓SE及增强,脂肪抑制各序列成像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骨髓信号的分布与形态特点并分型。结果:按骨髓磁共振成像表现以及病变扫描部位的信号强度、形态及病变范围等分为4种类型:Ⅰ型,正常骨髓信号。Ⅱ型,不规则形信号。Ⅲ型,弥漫性斑片状信号。Ⅳ型,弥漫性信号变化。结论:血液疾病骨髓信号的分布与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反映了相应的病理基础。将其总结分型,便于正确认识血液疾病骨髓信号的变化,提高诊断水平。
  • 论著摘要
  • 王新疆;苏 平;臧建华;刘建军;傅明花
    . 2004, 15(5): 279-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孙 勇;唐绍心;毕晓勇;杨新明
    . 2004, 15(5): 281-2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 新;谷 青;王金洲;谢 军;张 玲;高庆梅;宋丹绯;刘军杰;张 华
    . 2004, 15(5): 283-2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 翔;杨慧英;刘丰春;王正滨
    . 2004, 15(5): 284-2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高玉颖;田 焕;叶滨宾
    . 2004, 15(5): 286-2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那志钢
    . 2004, 15(5): 288-2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翟伟庆;王 军
    . 2004, 15(5): 289-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玉华;李 吉;金银华
    . 2004, 15(5): 291-2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影像技术
  • 丁世斌;赵旭波
    . 2004, 15(5): 293-2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任燕双;李 威;张云亭
    . 2004, 15(5): 294-2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国华;郑伟良
    . 2004, 15(5): 295-2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培秀;都日娜;郭文梅;张 强
    . 2004, 15(5): 297-2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朱长耀;谭雪莲;钟秀英;张 飚
    . 2004, 15(5): 298-2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喻 波;王 奇
    . 2004, 15(5): 299-2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开信;陈乙信
    . 2004, 15(5): 300-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