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评价宫颈癌在放疗中形态和体积变化的临床意义

李文彬;李明华;崔雪娥;William T. C. Yuh;Nina A. Mayr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2004, Vol. 15 ›› Issue (7) : 391-39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2004, Vol. 15 ›› Issue (7) : 391-395.
论著

MRI评价宫颈癌在放疗中形态和体积变化的临床意义

  • 李文彬1,李明华1,崔雪娥1,William T. C. Yuh2,Nina A. Mayr3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在放疗中形态和体积变化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60例宫颈癌患者给予与3次放疗和4次MRI检查。MRI检查时间点为:①第1次放疗前MRI检查。②第1次放疗后2~2.5周进行第2次放疗(剂量20~25Gy)前进行第2次MRI检查。③第2次放疗后2~2.5周进行第3次放疗(剂量45~50Gy)前行第3次MRI检查。④第3次放疗后1~2月患者随访时进行第4次MRI检查。肿瘤形态分为规则形、分叶形和不规则形。肿瘤进行体积测量(分为ROI体积测量法和直径体积测量法)。ROI体积测量法:勾画MRI矢状面T2WI上肿瘤的ROI范围,利用公式计算肿瘤体积。直径体积测量法:测量MRI矢状面、横断面T2WI上肿瘤的3条最大径(d1,d2,d3),利用公式计算肿瘤体积。两种测量结果与肿瘤放疗后的衰退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肿瘤的分叶形和不规则形数量在放疗中先增加后下降,两者形态在放疗前占总数68%,第1次放疗后占80%,第2次放疗后占72%,第3次放疗后占33%。ROI体积测量法和直径体积测量法在放疗前和第3次放疗后测量的肿瘤准确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1=0.87和r4=0.82),但两者在第1次放疗后和第2次放疗后测量的肿瘤准确率相关性差(分别为r2=0.17和r3=0.67)。与ROI体积测量法相比较,直径体积测量法上肿瘤体积较大,而衰退率呈“缓慢下降”趋势。这可能与直径体积测量法高估肿瘤体积有关。结论:宫颈癌在放疗中衰退不一致,不规则形态增多。ROI体积测量法比直径体积测量法更能反映宫颈癌放疗中形态不规则变化及宫颈癌放疗期间的衰退率,更具有临床实用性。

关键词

宫颈肿瘤 / 磁共振成像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李文彬;李明华;崔雪娥;William T. C. Yuh;Nina A. Mayr. MRI评价宫颈癌在放疗中形态和体积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4, 15(7): 391-395
中图分类号: R737.33    R445.2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