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9-07-20
  

  • 全选
    |
    乳腺影像学
  • 赵 妮,高喜璨,舒 瑞,吴建峰,宋宏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457-462.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容积超声(ABUS)联合手持超声(HHUS)在1 463例乳腺良恶性病变中鉴别诊断BI-RADS-US 3~5类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BI-RADS 3类随访2年以上和BI-RADS 4类、5类经手术或粗针穿刺活检证实的1 463例乳腺病灶,术前均行HHUS和ABUS检查,获取二维影像和三维容积数据及BI-RADS分类诊断结果,以病理为金标准,分析ABUS联合HHUS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BI-RADS 3~5类的诊断效能。结果:1 463例乳腺病灶中,良性935(63.9%)例、恶性528(36.1%)例。①依照第5版BI-RADS-US分类指南,以病理为金标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诊断与病理对照的一致性(Kappa值=0.85)高于单独HHUS(Kappa值=0.8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种方法评估BI-RADS 3~5类恶性风险范围:3类恶性概率下降,两者联合0(0) vs. HHUS 0.3%(2/685);4A类恶性概率下降,两者联合3.4%(5/146) vs. HHUS 13.6%(22/162);4B类恶性概率下降,两者联合57.6%(95/165) vs. HHUS 60.1%(98/163);4C类恶性概率上升,两者联合84.2%(139/165) vs. HHUS 81.4%(131/161);5类恶性概率上升,两者联合99.3%(298/291) vs. HHUS 94.2%(275/292)。②ABUS联合HHUS与单独HHUS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分别为:敏感性(99.05% vs. 95.45%)、特异性(89.52% vs. 88.02%)、准确性(92.96% vs. 90.70%)、阳性预测值(99.41% vs. 97.17%)、阴性预测值(84.22% vs. 81.82%)、漏诊率(0.95% vs. 4.55%)与误诊率(10.48% vs. 11.98%)及ROC曲线下面积(0.95 vs. 0.9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AUBS联合HHUS较单独HHUS对BI-RADS 3~5类,尤为4类病灶具有更准确地估测恶性风险的能力,有助于提高BI-RADS分类的诊断效能,降低漏误诊率,缩小诊断偏差,利于尽早检出不典型异常病灶,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临床穿刺方案选择及术后评价提供更有意义的影像佐证。
  • 刘 洁,王 荣,王兴田,沙雨蒙,黄 瑞,王玉乔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463-467.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及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在乳腺实性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甲乳外科住院治疗的52例患者共计60个乳腺实性小结节,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对结节进行BI-RADS分类,后行VTI及VTIQ检查,通过VTI成像获得结节的硬度评分,通过VTIQ成像获得结节的剪切波速度值(SWV)。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VTIQ技术诊断乳腺实性小结节的截断值,并评价BI-RADS分类、VTI及VTIQ技术对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实性小结节恶性组VTI硬度评分4分及以上所占比例(16/18)显著高于良性组(11/42),恶性组SWV平均值(6.37±1.96) m/s显著大于良性组(3.38±1.27) 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Q技术SWV值诊断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的截断值为4.58 m/s。BI-RADS分类、VTI及VTIQ技术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0.860、0.924,不同组间两两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TI及VTIQ技术有助于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的评估与鉴别,VTIQ技术在判断乳腺实性小结节的良恶性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胸部影像学
  • 边传振,张 楠,刘 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468-471.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在儿童胸部CT检查过程中,患儿的呼吸频率与扫描螺距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它们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85例患儿随机分配到AB两组,再根据呼吸频率的不同将分别将AB两组患儿分别再分为A1、A2组和B1、B2组,A组患儿采用较大螺距进行扫描,B组患儿采用较小螺距进行扫描,记录患儿的CTDIvol以及DLP,并对患儿的CT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及主观评价。结果:A组患儿的图像质量优于B组,特别是A1组患儿图像质量远优于B1组;A2和B2两组的患儿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的平均DLP比B组患儿高18.5%,而CTDIv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胸部CT检查时对于低频呼吸的患儿,采用小螺距扫描参数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
  • 妇产影像学
  • 殷 星,赵 鑫,张力莹,袁 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472-475.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3.0T MRI在胎儿透明隔腔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胎儿透明隔腔异常的MRI表现,并与超声相对比。261例孕妇年龄18~41岁,平均28岁;孕龄21~40周,平均26周。产前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透明隔腔异常后72 h内行3.0T MR检查,采用半傅立叶单激励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真快速成像、快速小角度激励序列以及DWI序列行胎儿头颅扫描,将产前MRI与超声进行对照。结果:261例孕妇共检出存活胎儿264例,其中双胎3例。包括透明隔缺如伴胼胝体发育不全50例,透明隔腔偏小110例,透明隔腔偏大12例,单纯透明隔缺如7例,透明隔腔未见、形成透明隔3例,透明隔部分缺失而胼胝体正常2例,透明隔缺如伴前脑无裂2例,透明隔腔正常78例。264例胎儿MRI结果进一步完善产前超声诊断60例,纠正超声诊断44例,一致160例。结论:MRI在胎儿透明隔腔异常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胎儿合并脑出血、中线脂肪瘤或中线囊肿等复杂病变上能够提供超声以外的额外信息,甚至能更正超声的诊断。
  • 吴倩倩,刘鸿圣,陈元凯,邝民伟,刘振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476-480.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胎盘植入中的应用,综合比较1.5T与3.0T MRI DW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接受1.5T、3.0T MRI及B超检查且怀疑前置胎盘的患者148例,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磁共振机型DWI序列的信噪比、ADC值以及对各型胎盘植入的诊断准确率指标(包括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结果:层厚相同时3.0T信噪比优于1.5T;b=50时,4 cm层厚3.0T信噪比低于5 cm层厚1.5T,b=800时,4 cm层厚3.0T信噪比与5 cm层厚1.5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机型的植入部分ADC值均高于非植入部分,且两种机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T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优于1.5T。结论:DWI序列有助于明确诊断胎盘植入;3.0T磁共振在胎盘植入的诊断准确率及DWI序列的信噪比方面优于1.5T磁共振,在控制总扫描时间的前提下,更倾向推荐使用3.0T磁共振进行胎盘检查。
  • 康 敏,陶元萍,王世琦,邹雪瑾,丁 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481-486.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胎儿大脑皮层发育畸形(MCD)的MRI特点,以提高胎儿MCD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胎儿MCD的MRI表现,总结MRI影像特征及与胎龄关系。结果:21例异常胎儿,半侧巨脑回畸形2例,脑室旁结节性灰质异位3例,无脑回畸形6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2例,多小脑回畸形2例,脑裂畸形5例,原发性小头畸形1例。结论:MRI是诊断胎儿MCD的最佳影像学方法,脑裂畸形、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半侧巨脑回畸形中孕期可诊断,无脑回畸形、多小脑回及脑室旁结节性灰质异位、原发性小头畸形需孕晚期或产后MRI复查明确诊断。
  • 陶元萍,康 敏,曹 倩,陈 霞,陈 瑞,王齐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487-494.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探讨胎儿透明隔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的产前MRI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2 361例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孕妇的临床资料,均行MRI及超声检查,总结其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胎儿头颅MRI检查提示透明隔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332例,超声提示胎儿透明隔异常212例。孕妇年龄17~41岁,孕周21~39周+3。MRI检查结果提示单纯透明隔腔异常胎儿共221例,包括完全缺如8例、部分缺如7例、增宽92例、纤细114例。透明隔异常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胎儿共111例,包括胼胝体完全缺如68例、胼胝体部分缺如16例、视-隔发育不良3例、前脑无裂畸形9例(包括无脑叶型2例,半脑叶型2例,脑叶型5例)、脑裂畸形3例、脑损伤4例、脑积水4例、多发畸形2例、孔洞脑2例。结论:胎儿透明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可检出超声不能发现的异常,较超声有明显优势,可更加精准诊断,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率,减少重大缺陷儿的出生。
  • 肖伟强,刘鸿圣,刘振清,莫宗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495-498.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胎儿腹部囊性病变的磁共振影像特点,为其鉴别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1月—2018年9月行胎儿MRI检查并经产后随访证实的胎儿腹部囊性病变患儿共102例,孕周15~37周,对照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2例胎儿腹部囊性病变中,病变位于下腹部者共37例,卵巢囊肿最多(24例,64.9%);右上腹共16例,胆总管囊肿最多(6例,37.5%);左上腹共9例,消化道重复囊肿最多(6例,55.6%);腹膜后病变共40例,以泌尿系统来源囊性病变为主,淋巴管畸形及肾上腺血肿较多见。结论:胎儿腹部囊性病变定位具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其他MRI影像征象及超声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水平并减少误诊。
  • 尚红磊,赵 鑫,张小安,陆 林,朱功升,郭亚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499-502.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MRI在胎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产前超声检查怀疑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孕妇,行产前MRI检查,并与产前彩超相对比。所有胎儿均为单胎。评价最终诊断以产后超声或MRI检查结果为准。结果:46例孕妇年龄为21~40岁,平均(26±4)岁,孕龄为20~39周,平均(28±3)周。46例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胎儿中,包括羊水量正常的30例(羊水正常组)、羊水过少16例(羊水过少组)。羊水过少组胎儿通过MRI测量胎儿肺肝信号强度比(LLSIR)评估是否存在胎儿肺发育不良。产前MRI改变产前超声检查结果5例,产前MRI证实产前超声检查结果4例,产前MRI进一步完善产前超声检查12例,产前超声诊断准确而MRI诊断不正确2例,产前超声及MRI诊断均不正确1例。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3.9%(34/46),产前MRI总诊断符合率为93.5%(43/46)。羊水过少组胎儿均合并肺发育不良,LLSIR为1.01~1.87,平均值为1.19±0.05,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00<0.05)。结论:MRI检查在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产前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特别是在胎儿肾脏异常合并羊水过少的产前诊断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 尚红磊,赵 鑫,张小安,陆 林,朱功升,郭亚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03-506.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MRI在产前诊断胎儿脊柱与脊髓发育异常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产前彩超怀疑胎儿脊柱、脊髓发育异常的89例单胎胎儿,行产前脊柱和脊髓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其产前彩超诊断结果对比。89例孕妇年龄21~41岁,平均(27±4)岁,孕龄22~39周,平均(28±4)周。评价最终诊断以产后超声或MRI检查结果为准。结果:89例胎儿包括椎体发育异常26例,脊髓发育异常24例,椎体脊髓复合畸形35例,产前MRI对其诊断符合率分别100%(26/26)、91.7%(22/24)、85.7%(30/35),产前超声对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5%(23/26)、45.8%(11/24)、45.7%(16/35),其中产前MRI和超声对于单纯椎体发育异常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对胎儿脊髓发育异常及椎体脊髓复合畸形的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P<0.05)。结论:MRI检查特别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胎儿脊髓发育异常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对于胎儿脊柱与脊髓发育异常的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产前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
  • 综述
  • 于 泓,王静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07-510.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快速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胎儿磁共振三维容积成像成为产前新兴的检查技术。可更直观的观察胎儿发育情况、立体结构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且立体感强、视野大、可任意角度观察,弥补了二维磁共振检查的一些不足,逐渐在胎儿各系统中应用。近年来,国外部分学者利用磁共振三维成像联合计算机(半)自动分割技术对胎儿不同结构进行容积测量,以无创的方式获得胎儿更详细的图像,并重建发育中胎儿的三维(3D)模型。在评价胎儿各系统正常解剖、生理变化和先天畸形等方面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 贾凤林,曲海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11-513.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T1加权成像作为胎儿脑部MR检查的常规序列,主要用于评估胎儿脑部发育及显示出血性病变、钙化、蛋白质及脂肪,近年来随着快速扫描序列、采集方法及后处理技术等的发展,胎儿T1加权成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缩短了成像时间,减少了运动伪影干扰,图像SNR、分辨率及信号对比有了提高,三维T1加权成像及T1定量序列的发展使T1WI在胎儿脑部MR有着较多潜在应用前景。本综述就胎儿脑部T1WI的主要诊断价值、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对T1WI的要求、胎儿脑部T1加权序列发展史及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短篇论著
  • 倪晓琼,侯金鹏,余 蕊,亚 洋,范国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14-516.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性分析气道侵袭性肺曲菌病(Airway invasive aspergillosis,AWIA)的临床表现及MSCT征象,探讨MSCT诊断AWIA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或痰培养确诊为AWIA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16例患者初次MSCT图像中,均为多种形态病灶共存,其中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1例(68.8%),支气管周围斑片状实变影11例(68.8%),小/细支气管径扩张伴管壁增厚12例(75%),结节影(>5 mm)12例(75%),树芽征12例(75%),空洞4例(25%),磨玻璃样密度影5例(31.3%),少量胸腔积液4例(25%)。12例经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行MSCT复查, 6例在治疗初期出现临床症状好转,但MSCT上病灶较前进展或原病灶吸收的同时出现新发病灶。结论:MSCT显示小/细支气管径扩张伴管壁增厚、结节影、树芽征、支气管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及支气管周围斑片实变影对AWIA的诊断具有较高提示作用,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有助于AWIA诊断。
  • 齐清华,王俊魁,赵艳萍,王娇娇,董 刚,栗河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17-518.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超声对儿童颅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均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颅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超声表现回顾性分析;在超声引导下利用自动活检枪穿刺颅骨包块定性。结果:二维超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颅骨缺失,缺失部位可探及低回声包块,联合彩色超声多普勒,可探及包块内血流信号及血流丰富程度;活检后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结论:超声对诊断儿童颅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声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确诊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病例报告
  • 万听想,王庆伟,朱 文,王 焱,车英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19-520.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文富,曾 珍,王亚男,张体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20-521.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晏 杰,段 慧,谢晓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22-523.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吕朝阳,龚娟妮,高 堃,黄 强,王剑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23-524.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计子瑶,刘艳君,王学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25-526.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朱 丽,刘 川,王 朗,张 川,王亚琴,徐晓雪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26-527.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史居田,苏洪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28-529.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解 朋,郑晓佐,魏玲格,傅 鹏,高建青,黄建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29-530.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 璐,沈红梅,魏立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31-531.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侯艳霞,牛娟琴,岳丽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7): 532-532.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07.0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