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缺血时间兔脑组织微血管P-选择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新西兰白兔34只随机分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股动脉穿刺插管至颈内动脉后造影,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选择性栓塞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按缺血时间不同分为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5个亚组,确认兔急性脑梗死模型建立成功后对缺血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P-选择素表达的动态变化。对照组手术步骤同上,仅予以造影观察血管是否通畅。结果:对照组兔脑组织微血管未见P-选择素的表达。缺血1小时组缺血侧脑组织微血管P-选择素开始表达[阳性血管数(55±18)条],1小时、3小时及6小时组缺血侧脑组织微血管P-选择素逐渐升高,各组间阳性血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6小时组缺血侧脑组织微血管P-选择素表达到高峰?眼阳性血管数(417±28)条?演并持续到24小时?眼阳性血管数(428±62)条?演,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组微血管P-选择素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1小时、3小时及6小时组各组间缺血侧皮质P-选择素表达明显高于髓质(P<0.05),而12小时、24小时组皮质与髓质P-选择素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侧大脑半球(非缺血侧)缺血1小时、3小时均未见P-选择素表达,而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可见有少量P-选择素表达[阳性血管数分别为(34±12)条、(52±13)条、(51±16)条]。结论:通过缺血脑组织微血管P-选择素表达的观察,推测兔大脑中动脉闭塞后,潜在的动脉内溶栓时间窗在6小时以内。
关键词
脑缺血 /
P选择素
董 伟;周怀琪;郭顺林;王文辉.
实验性脑缺血模型脑组织微血管P-选择素表达的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5, 16(2): 67-70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