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军;王建华;曾蒙苏;严福华;周康荣;丁建国;纪 元
. 2009, 20(2): 110-114.
目的:分析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影像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骼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1例,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CT平扫,MR SE T1WI、T2WI,增强T1WI扫描,仔细复习影像学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11例原发性骨骼软骨黏液样纤维瘤中,发生于长管状骨7例,骨盆2例,颅骨1例,脊柱1例。所有肿瘤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内可见骨性分隔9例,周边骨质硬化8例,软组织肿块3例。肿瘤直径3.2~16.9cm,平均4.7cm。7例位于长管状骨者,所有病灶位于干骺段,破坏区呈椭圆形,长轴与骨长轴一致,内可见增粗骨小梁,皮质膨胀,显著骨内膜增生,少数可见弓环状钙盐沉着。位于骨盆的2例中,1例呈地图样囊性骨质破坏,内可见少许分隔,并见硬化边;1例以巨大软组织肿块为主,境界欠清,可见明显弓状和环状钙化。1例位于鞍区,CT检查显示病灶密度低于肌肉密度,内隐约可见分隔和钙化,MR T1WI为低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内均可见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分隔明显强化。1例位于腰椎的附件,MR T1WI为等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增强隐约可见强化。结论: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多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段,呈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皮质膨出、增粗小梁以及大量骨内膜增生为其显著特点,病灶内软骨钙化少见。少数可侵犯骨盆、脊柱附件以及颅底等不规则骨,多呈不规则圆形或地图状,边缘常有硬化。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由软骨样物质、黏液样结构和纤维按不同比例构成,不同肿瘤三者比例不同,某一种成分比例过多可能影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