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华1,2,杨本强2,张梦知2,蔡晓楠2,孙 玉2,侯 洁2,段 阳2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 27(11): 765-769.
目的:综合分析三脑室区占位性病变发病年龄、位置、毗邻关系和影像学特征。方法:综合分析68例病理及随诊证实的三脑室区占位性病变的发病年龄、位置、毗邻关系及影像学特征;分别对肿瘤周围情况(室周组织浸润、水肿)、影像学特点(T2WI、T1WI信号强度、均匀性、强化模式)与肿瘤良恶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8例三脑室区占位性病变(前部38例、上部5例、下部3例、后部16例,内部6例)包括非肿瘤性病变14例,肿瘤性病变54例(良性36例,恶性18例)。三脑室区病变中,生殖细胞瘤、LCH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垂体大腺瘤、乳头状颅咽管瘤、下丘-视交叉神经胶质瘤、转移瘤等多见于中老年;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在7~24岁和40~60岁多见,血管性病变发病年龄无明显特异性。单因素分析室周组织浸润、水肿与肿瘤良恶性有关(P<0.001),T1WI和T2WI信号强度、均匀性、强化模式等与肿瘤良恶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综合分析三脑室区占位性病变的发病年龄、位置、毗邻关系和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以便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