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首页
关于期刊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9-12-20
全选
|
头颈部影像学
Select
TI-RADS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及一致性分析
陈正雷,罗 平,王全江,张煜华,何永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37-839.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TI-RADS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并评估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6枚经手术或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资料及术前常规超声特点,由两名高年资超声医师,按目前公认的实性成分+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分叶状与不规则的边缘、纵横比>1、微钙化4个恶性指标判定,将结节分为3、4a、4b、4c、5类,以病理为金标准,分析TI-RADS各分类中恶性肿瘤的检出率。结果:两名超声医师对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类存在一致性;TI-RADS 3、4a、4b、4c、5各分类的恶性肿瘤检出率分别为0%、5.3%、33.9%、52.2%、100.0%。结论:TI-RADS分类在超声评价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及临床管理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Select
18F-FDG PET/CT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张晓春1,王思云1,王淑侠1,邓宁虹2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40-846.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7年12月曾行18F-FDG PET/CT检查的造血干细胞PTLD患者的资料。绘制患者临床信息的图表,研究患者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并评价其在引导活检、疗效评估中的作用。结果:共纳入患者9例,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TLD,3例根据临床表现、EB病毒浓度升高、影像表现作出诊断。9例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做共接受18次18F-FDG PET/CT扫描。在18F-FDG PET/CT图像上,包括淋巴结和结外两类病变,呈高代谢。有5例患者在18F-FDG PET/CT图像的引导下行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均为阳性,包括多形性2例,多形性伴局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样变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1例患者根据触诊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结果为PTLD阴性。有1例患者发现脑内多发病变,手术切除后病理提示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结束后,6例行18F-FDG PET/CT扫描评估治疗效果的患者均表现为缓解。结论:18F-FDG PET/CT在造血干细胞PTLD患者的影像诊断、引导活检、疗效评估中有重要作用。
Select
艾滋病相关浅表淋巴结结核超声影像分析
农云洁,农恒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47-850.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浅表淋巴结结核(ASLTB)病灶超声与病理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南宁市传染病医院超声介入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39例ASLTB患者的超声及病理等资料。结果:139例ASLTB患者,病灶超声表现呈假肾征阳性实性回声即Ⅰ型17例(12.2%),病理改变以结核肉芽肿为主;假肾征阴性实性回声即Ⅱ型89例(64%),病理改变为结核肉芽肿与干酪样坏死兼有;实液混合回声即Ⅲ型33例(23.8%),病理改变以干酪样坏死为主;合并的窦道征指向多变,钙化征极少(7/139)。超声表现为Ⅱ型和Ⅲ型患者的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Ⅰ型(P<0.001)。结论:ASLTB超声表现多样,超声表现与其病理学改变、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相关性,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有助于确诊。
胸部影像学
Select
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成像对胸部碘油异常分布的影像分型的探讨
颜 煖,常 鲲,孙小丽,温 静,董 健,傅 炎,沈文彬,王仁贵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51-854.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直接淋巴管造影(Direct lymphangiography,DLG)后CT成像,总结归纳胸部碘油异常分布的影像类型,并分析不同类型胸部碘油沉积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DLG后CT图像中显示有胸部碘油异常分布的151例患者(男84名,女67名)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胸部淋巴管解剖和影像表现,将其分为4组。对4组病例的临床和影像指标组间差异应用Pearson χ2检验法。结果:151例DLG后CT成像显示胸部碘油异常分布的患者中,A组16例(10.6%),B组91例(60.3%),C组15例(9.9%),D组29例(19.2%)。4组间的临床和影像学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LG后CT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胸部碘油沉积及其他胸部异常征象。根据碘油异常分布部位不同总结归纳了4种不同类型,为胸部淋巴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
Select
基于呼、吸双相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病变的定量分析
赵凡惠,王 雷,朱彦瑾,李建龙,郭佑民,黄晓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55-858.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双相CT气道定量参数差异及各参数与肺功能(PF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肺功能确诊为COPD的患者,行呼、吸双相CT扫描,将数据导入“Dexin-FACT”自动分析软件,定量分析右肺下叶气道参数,分别为支气管平均壁厚度(Mean wall thickness,MWT)、支气管平均内直径(Mean lumen diameter,MLD)、支气管平均壁面积(Mean wall area,MWA)、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的平均值(Mean wall ratio,WA%)。呼、吸双相CT参数差异用配对样本t检验;MWT、MLD、MWA、WA%与肺功能的相关性采用Preaso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右肺下叶1~9代支气管双相MWT、MLD和MW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代支气管呼、吸双相W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气相WA%大于呼气相,4~9代支气管双相W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下叶9代支气管呼、吸双相MWT、MLD、MWA、WA%与FEV1%、FEV1/FVC、MEF25%均有相关性(P<0.05);8代支气管呼气相MWT与FEV1%,双相MWT与MEF25%,双相MLD与MEF25%,双相WA与FEV1%、MEF25%,呼气相WA与FEV1/FVC,双相WA%与FEV1%、FEV1/FVC、MEF25%均有相关性(P<0.05);7代支气管双相WA%与FEV1%、FEV1/FVC、MEF25%均有相关性(P<0.05)。各支气管定量参数与PFT均成负相关,相关性随代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呼气相与PFT的相关性较吸气相更高,其中9代支气管呼气相WA%与MEF25%相关性最高(|r|=0.697,P<0.05)。余各代支气管与PFT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呼、吸双相CT扫描对COPD患者小气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更好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腹部影像学
Select
3.0T磁共振弹性成像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及预测脂性肝炎
张显怡,纪若云,蔡小丽,石 喻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59-862.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3.0T MR弹性成像(MRE)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3.0T MRE分析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及57例肝脏活检诊断患有NAFLD的患者(病变组)的肝脏弹性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MRE鉴别NAFLD的诊断效能。结果:正常组及病变组的肝脏弹性值分别为(1.97±0.43) kPa及(4.05±1.70) kPa,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8,P<0.001);MRE诊断NAFLD≥F1、≥F2、≥F3及F4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NAFLD纤维化分数(NFS),分别为0.92(NFS:0.74)、0.94(NFS:0.81)、0.95(NFS:0.85)、0.99(NFS:0.91)(AUC值比较P均<0.05)。结论:MRE是一种可靠的评价NAFLD患者纤维化分期的方法,优于血清学指标。
Select
基于动态增强MR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肝细胞癌切除术后3年复发的价值
崔达华1,赵 莹1,刘爱连1,武敬君1,郭 妍2,李 昕2,吴艇帆2,崔景景3,左盼莉3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63-868.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3年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6年9月于我院行肝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HCC的80例患者(90个HCC病灶)的资料,其中64例作为训练集(以术后3年为研究终点,复发35例,未复发29例),26例作为测试集(复发14例,未复发12例)。患者于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MR图像上沿肿瘤边缘手动勾画,获得肿瘤三维容积感兴趣区,并提取增强3期各1 029个影像组学特征。利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aximal relevance and minimal redundancy,mRMR)算法、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方法对特征进行特征降维,以建立基于不同期相的影像组学评分。由两位放射科医生确认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并建立临床评分模型(包括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然后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构建包含预测效能最佳期相的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危险因素的列线图。通过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衡量诊断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基于动脉期影像组学评分在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0.86;临床评分模型在测试集的AUC为0.6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3、0.60;联合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危险因素后的列线图的AUC显著优于临床评分模型(P=0.019),在测试集的AUC为0.8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0.77。结论:基于术前动脉期MR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HCC切除术后3年复发具有价值,影像组学评分的预测效能与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相当。
Select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新型肝细胞靶向磁共振对比剂的体外实验研究
刘冠宇1,刘 屹2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69-874.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介导的新型肝细胞靶向磁共振对比剂(Fe-HSA-LA)对大鼠正常肝细胞(BRL 3A)的靶向性及利用MR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制备Fe-HSA-LA,透射电镜(TEM)观测其表征,MR检测其T2弛豫率。采用CCK-8法检测Fe-HSA-LA的细胞毒性。以10 μg Fe/mL和50 μg Fe/mL浓度的Fe-HSA-LA和PEG-USPIO分别孵育BRL 3A细胞及Colon26细胞后普鲁士蓝染色,对细胞悬液进行MR T2加权成像及T2 map成像,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各组标记细胞的结合铁量。结果:Fe-HSA-LA和PEG-USPIO的Z-平均水合粒径分别为(53.38±17.07) nm和(16.57±4.18) nm,Zeta电位分别为(-23.3±9.10) mV和(2.57±0.83) mV,T2弛豫率分别为168.4 mM-1s-1和416.3 mM-1s-1。细胞毒性实验表明,Fe-HSA-LA浓度≤50 μg Fe/mL时,BRL 3A细胞存活率达到95%以上。普鲁士蓝染色显示BRL 3A细胞结合的Fe-HSA-LA含量最高(P<0.05)。磁共振检测显示,当Fe-HSA-LA浓度≥3.125 μg Fe/mL时,Fe-HSA-LA标记的BRL 3A细胞的信号降低最明显,细胞内的铁含量最高(P<0.05)。标记细胞R2值和细胞内铁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Fe-HSA-LA对BRL 3A细胞具有靶向效应,可采用3.0T MR对其进行监测。
Select
18F-FDG PET/CT在IgG4相关性疾病中的应用
杨少习,李洪生,傅丽兰,黄 顺,吴湖炳,王巧愚,王全师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75-880.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7例依据IgG4-RD综合诊断标准诊断为IgG4-RD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和18F-FDG PET/CT表现。结果:47例IgG4-RD中,以男性为主(35/47,74.47%),年龄23~79岁,平均47.5岁。43例出现多器官受累,以淋巴结(29/47)、胰腺(27/47)及唾液腺(16/47)多见。所有受累病灶均表现为代谢增高,以唾液腺摄取最高(SUVmax为6.44±4.98),其次为淋巴结及胰腺。81.58%的外分泌腺受累患者(31/38)表现为腺体对称性或弥漫性肿胀伴代谢均匀或不均匀性增高。根据血清IgG4是否升高进行分组分析,发现IgG4升高组更容易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前列腺受累,同时受累的泪腺及胰腺摄取程度更高,对激素治疗更敏感(P均<0.05)。41例IgG4-RD有效随访中,65.85%的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治疗后血清IgG4下降不明显,但其受累病灶的18F-FDG摄取程度明显降低。结论:PET/CT在IgG4-R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活检部位的选择、全身脏器受累情况、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Select
基于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的诺模图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其诊断PI-RADS 4分中前列腺癌的可行性
陈丽华1,刘爱连1,郭 妍2,李 昕2,郭 丹1,宋清伟1,魏 强1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81-887.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基于前列腺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诺模图鉴别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与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临床价值,及诊断临床可疑病变PI-RADS评分4分中PC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前列腺疾病患者26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PCa(2010年7月—2017年10月,130例)和BPH组(2010年7月—2016年7月,130例)。所有患者均经3.0T MR扫描仪扫描,扫描T1WI、T2WI、DCE-MRI及DWI(b=0、1 000 s/mm2)序列。由2名具有5年MR诊断经验的影像医生协商对所有入组病例进行阅片,记录病灶在DWI图像上的信号特点,根据PI-RADS V2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基于DWI的影像组学方法主要分为5个步骤:①图像分割:由2名影像医生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通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选取病灶显示最大层面,沿前列腺边缘勾画出包含整个前列腺的感兴趣区域;对于DWI信号未升高的病例,结合T2WI、DCE-MRI序列确定病灶层面。②特征提取:由AK软件自动提取出397个纹理特征,包括大小、形状、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以及灰度运行长度矩阵等。③特征选择:按照7∶3的比例将样本随机划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在训练组样本中,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MRMR)和LASSO算法选择并保留鲁棒性最好的特征用于建模。④模型构建:基于上述选择的组学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组学模型;基于临床因素包括年龄、病灶位置、DWI信号特点以及TPSA指标水平,构建临床模型;再联合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两者得到联合模型,并绘制诺模图。⑤模型验证:将其余30%的数据代入上述模型中,绘制ROC曲线评价3个模型的诊断效能,并对临床可疑病变,即被2名观察者评估为PI-RADS 4分的病变,进行分层分析。绘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诺模图的校准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构建的诺模图鉴别PCa与BPH的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95和0.92;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结果亦显示诺模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PI-RADS 4分的可疑病变中,诺模图、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的AUC分别为0.73、0.81和0.54。结论:基于DWI的诺模图,能够很好地鉴别PCa与BPH;对于PI-RADS 4分的可疑病变,临床模型效能远不如组学模型,联合模型即诺模图诊断效能也低于组学模型,应进一步扩充样本量,深入探究影像组学在临床可疑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妇产影像学
Select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子宫内膜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陈丹丹1,楼云龙1,宋 丽1,陈文忠1,章 明1,李 铨1,林 炜1,王全师2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88-891.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癌原发灶的代谢参数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子宫内膜癌原发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40%作为阈值,在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上对病灶进行容积分割,得出原发灶的SUVmax、代谢体积(MTV)以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结果:78例子宫内膜癌原发灶的最大径、SUVmax、MTV和TLG分别为3.0 cm(1.5 cm,7.5 cm)、13.0(3.8,33.0)、9.0 cm3(1.5 cm3,56.0 cm3)和61.8 g(8.3 g,463.6 g)。不同组织学分级及子宫浸润深度的SUVmax、MTV和T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FIGO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MTV和T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UVmax、MTV和TLG与肿瘤最大径、子宫浸润深度及肿瘤组织分级均呈正相关(均P<0.05),MTV和TLG与FIGO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均P<0.05),且TLG与肿瘤最大径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尤其是TLG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新视点
Select
中国医学影像期刊的变迁
郭启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92-894.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短篇论著
Select
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在精囊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孙 敏,王 滨,刘 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95-897.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在精囊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探头对30例精囊腺疾病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嘱患者憋尿充盈膀胱行经腹常规超声检查精囊腺,将两种超声检查方式所得的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直肠双平面超声诊断出急性精囊炎18例,慢性精囊炎7例,精囊囊肿2例,精囊肿瘤2例;常规经腹超声诊断出急性精囊炎16例,慢性精囊炎3例,精囊囊肿2例。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对精囊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3%(28/30),明显高于经腹常规超声的诊断准确率(70%,21/30)。结论: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对各种精囊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均较常规经腹超声高。
Select
高频超声对小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霍亚玲,刘 杨,王 丹,郑 彬,胡勇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897-899.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胃肠充盈法对小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结果为检验标准,对比超声与消化道造影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80组病例经手术证实肠旋转不良32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或闭锁26例,环状胰腺15例,包括83处梗阻点;超声及消化道造影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6.4%(80/83)、94.0%(78/83),前者高于后者,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02);超声及消化道造影的定性准确率分别为82.5%(66/80)、61.3%(49/80),前者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表现:肠旋转不良主要表现为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成螺旋状走行的软组织团块,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或闭锁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隔膜样强回声带,环状胰腺主要表现为胰头包绕或半包绕十二指肠降部。结论:高频超声联合胃肠充盈法对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筛查方法。
病例报告
Select
颅内外巨大沟通性神经鞘瘤1例
黄荟玉,张 勇,程敬亮,文萌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900-901.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低级别胶质瘤伴大量钙化1例
成立立,汪 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901-902.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崔文卓,黄砚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902-903.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大网膜恶性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陈治光,王学梅,桑 亮,郑朋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904-905.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MSCT结合灌肠造影诊断先天性短结肠(Ⅱ型)合并肠道炎症1例并文献复习
董雨桐,王典哲,王景宇,徐 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905-907.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卵巢恶性苗勒管混合瘤1例
王 娜,李华秀,寸红丽,王关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907-908.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外阴结节性筋膜炎1例
王欣如,刘 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908-909.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MR诊断上臂高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1例
鲁智礁,李佩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910-911.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掌部汗囊瘤1例
慕宁霞,牛娟琴,刘 康,马小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12): 911-912.
https://doi.org/10.12117/jccmi.2019.12.0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作者投稿指南
本刊投稿介绍信模板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稿约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