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全自动一体化合成水甘油通道蛋白分子探针11C-N-甲基-3-氨基-1,2-丙二醇,并用以大鼠肝脏PET/CT显像。方法:使用GE TRACERlab FX C Pro合成平台合成11C-N-甲基-3-氨基-1,2-丙二醇后,对Wistar大鼠进行11C-N-甲基-3-氨基-1,2-丙二醇动态扫描,观察肝脏放射性摄取及随时间变化情况,绘制时间-放射性活度曲线。结果:11C-N-甲基-3-氨基-1,2-丙二醇合成效率>50%,放射性化学纯度>98%,合成时间30 min左右。PET/CT肝脏显像清楚,且随时间延长放射性摄取明显减低。结论:全自动一体化合成11C-N-甲基-3-氨基-1,2-丙二醇方法简单、纯度高,可用于大鼠肝脏方面临床前期研究。
目的:研究与比较肾肉瘤样癌(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SRCC)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在同步转移方式上的不同,以利于临床鉴别诊断。方法:同步转移是指诊断时出现的转移, 回顾性分析直径>6 cm的45例SRCC与143例CCRCC的病例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术前腹部增强CT检查,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者同步转移部位进行分析。结果:16例SRCC和10例CCRCC出现同步转移(16/45 vs 10/143),11例SRCC和1例CCRCC出现同步淋巴结转移(11/45 vs 1/143),6例SRCC与6例CCRCC出现肺转移(6/45 vs 6/143),6例SRCC和1例CCRCC出现同步多部位转移(6/45 vs 1/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0.000,0.000,0.039,0.003)。然而,将以上3个特征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后,仅同步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同步淋巴结转移在SRCC中比CCRCC中更常见,有助于鉴别SRCC与CCRCC。
目的:前瞻性探讨定量足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评估足底软组织血流灌注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并初步分析糖尿病足软组织微循环的灌注特征。材料与方法:获得了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和患者书面知情同意书。前瞻性纳入了13例糖尿病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40~77岁,平均(63.5±11)岁,均行过CTA作出明确诊断,并按照CTA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病变足(12条)和正常足(14条)。运用东芝320排螺旋CT(Aquilion ONE)行双侧足部容积动态增强。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及相关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峰值时间(TTP)。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测量患者双侧足部TDC参数(BF、BV、MTT、TTP)值,病变足与正常足分别为(21.1±12.3) mL/(100 mg·min) vs (34.8±20.2) mL/(100 mg·min),(1.7±0.6) mL/100 g vs (1.8±0.7) mL/100 g,(5.9±1.9) s vs (3.8±1.9) s,(55.5±16.6) s vs (38.9±15.6) s。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通过比较正常足的灌注参数,获得显著较长的MTT和TTP。结论:足部CT灌注是一种能够评估糖尿病患者足底软组织血流灌注水平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的技术,并且能够早期提示糖尿病足微血管病变,具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