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而AD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AD对我国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威胁。新形势下,应转变工作思路,扭转重治疗轻预防的误区。就目前情况而言,攻克AD的真正希望在于二级预防乃至一级预防。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作为AD的高危人群,是AD防治的重要关口。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实施方案,实现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技术纳入诊疗常规,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武医院)——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牵头,会同有关专家组成工作组制定了我国AD临床前期SCD的诊疗策略。本策略涵盖了AD临床前期SCD的概念、流行病学、神经心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非药物干预等主要方面,以期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AD的认识,最终实现“The End of Alzheimer’s”的终极目标。
目的:探究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动态增强(DCE)MRI对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与脱髓鞘假瘤(Demyelinating pseudotumor,DP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PCNSL及11例DPT患者的MRI资料,通过分析其年龄、性别、A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峰值(SImax)、达峰时间(Tmax)和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比较两种肿瘤的差异。评价ADC及DCE-MRI鉴别诊断PCNSL与DPT的效能。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校正t检验、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PCNSL与DPT的ADC、MCER((0.75±0.22)×10-3 mm2/s vs (1.25±0.05)×10×10-3 mm2/s,(115.74±7.71)% vs (32.57±3.8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后,鉴别PCNSL与DPT的ADC、MCER阈值分别是0.915×10-3 mm2/s、53.35%。PCNSL 3例Ⅰ型、10例Ⅱ型、22例Ⅲ型,DPT 2例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而两种肿瘤的年龄、性别、SImax、Tmax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SL的ADC值小于DPT的ADC值,PCNSL的MCER值大于DPT的MCER值,MCER较ADC更具价值,这些参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目的:通过Stroop色词范式和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病儿的执行功能缺陷。方法:招募13名ADHD病儿和13名匹配的健康对照。在不同冲突-调整条件下执行Stroop色词任务时,采集脑的磁共振功能影像。分析两组被试的脑激活差异,并通过反应时间与脑激活的变化关系分析脑区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分析病儿的执行功能缺陷。结果:发现病例组的外侧前额叶脑区和前扣带回脑区分别在执行高调整不一致和高冲突不一致任务时,激活高于对照组,而效能低于对照组。结论:结果支持ADHD病儿的外侧前额叶即前扣带回存在脑区高激活、低效能,这也提示ADHD的执行功能缺陷存在于执行控制和冲突响应等多环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