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3-20
  

  • 全选
    |
    论著
  • 孙吉林;吴 杰;李素敏;李兰英
    . 2009, 20(3): 153-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磁源性影像对由海马硬化引起的颞叶癫痫术前致癫灶定位价值。方法:对16例海马硬化的病例术前实行脑磁图检查,并应用磁源性影像技术对致癫灶进行定位。结果:术后随访,按照南京军区总医院的评估标准:满意14例(87.5%);显著改善1例(6.25%);疗效差1例(6.25%);总有效率93%。磁源性影像定位与视频脑电图的定位完全符合率为62.5%。结论:磁源性影像可以明确海马硬化患者癫痫源异常放电位置,可以用于术前致癫灶的定位。
  • 任伯绪;黄劲柏;雷红卫;陈 哲;张晓方;杨 柳
    . 2009, 20(3): 156-1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产后垂体形态学变化及其与体内相关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自然分娩的产妇50例,分别于产后7天、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时行垂体MRI检查及临床生化检查。MRI扫描采用三维破坏性稳态梯度回聚回波(3D-SPGR)序列行垂体3D T1WI扫描。在工作站上手动测量不同时期垂体体积及信号强度。激素生化检查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结果:垂体的平均体积于7天时为(548±44)mm3、3个月时为(526±42)mm3、6个月时为(518±41)mm3、9个月时为(516±41)mm3。垂体前叶与桥脑的相对信号强度在7天与3个月时及3个月与6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6个月与9个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生化检查:催乳素(PRL)于产后7天水平最高,产后6个月达到非孕期正常范围;促甲状腺激素(TSH)与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于产后7天最高,3个月为正常范围;而雌二醇(E2)在产后7天即在正常范围。结论:产后垂体的体积逐渐减小,前叶信号强度逐渐减低,其形态学变化与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 顾美芳;陆 蓉;顾红梅;施裕新
    . 2009, 20(3): 160-1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3.0T MR一站式成像一次检查完成肿瘤定性诊断和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成像,为临床诊断和术前评价肝癌可切除性提供帮助。资料与方法:应用GE Signa Excite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10例正常者和31例临床疑似肝肿瘤患者行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MRI扫描,采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 FSPGR)序列、利用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零填空技术(ZIP)进行多期扫描成像(肝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延迟期)。将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和延迟期原始图像在ADW 4.2工作站作最大强度(MIP)重建,重组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测量病灶信号强度,绘出时间-信号曲线,分析病灶的强化特点。结果:10例正常对照组清晰显示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肝右动脉及分支4级以上,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分支4~6级以上。23例肝癌和8例血管瘤患者在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后能明确诊断,并清晰显示肝癌患者肝动脉受侵所导致的增粗、变形、不规则及门脉癌栓、静脉增粗、迂曲及侧支血管等。结论:采用3D FSPGR序列进行肝脏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在完成肝肿瘤诊断同时,清晰的显示肝内血管结构,对临床诊断和手术决策有重要作用。
  • 赵 倩;蔡祖龙;赵绍宏;王玉林;姚洪祥;吴 坚;杨 立
    . 2009, 20(3): 164-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临床及CT表现,提高BAC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2002年6月~200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诊断为BAC病例,按照WHO对BAC的定义重新评价病变性质,从中划分BAC及含有BAC成分的混合性腺癌,并分析BAC在薄层CT上的表现。评价指标包括: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有无空泡征(或囊状影)、充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有无淋巴结肿大等。结果:曾诊断为BAC且保留薄层CT图像的病例共145例,符合BAC定义标准的32例(22.1%),其中男性占62.5%。肿瘤标记物CEA和CA125的阳性率分别为10%和5%。病变平均直径<3cm,CT均表现为单纯的磨玻璃(GGO)结节,82.9%密度不均,97.1%边界清晰,分叶征、充气支气管征及空泡征的发生率分别为62.9%、60%、57.1%,均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BAC的早期诊断中,薄层CT图像上病变形态学特征更有诊断意义。

  • 王 静;王新房;吕 清;谢明星;贺 林;王 蕾
    . 2009, 20(3): 167-1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立体超声心动图技术(Stereo Echo)诊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tereo Echo技术观察1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缺损形态、大小、空间位置及毗邻关系等。结果:1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实时三维超声图像。Stereo Echo模式能准确测定房间隔缺损的大小,普通三维显示模式和Stereo Echo测量的房间隔缺损直径未见明显差异[(2.89±0.73)cm vs (2.85±0.72)cm,P>0.05],二者间测值显著相关(r=0.96,P<0.05)。Stereo Echo上缺损断面显示清晰、立体,与毗邻结构的前后层次关系明显。普通显示模式和Stereo Echo对冠状静脉窦的显示率分别为93.3%(10/12),100%(12/12);对上、下腔静脉的平均成像时间分别为(11.03±3.76)s vs (10.33±3.59)s(P>0.05)。结论:Stereo Echo能有效改善三维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准确测量房间隔缺损大小,快速识别房间隔周邻结构,为外科微创或介入房间隔封堵术的安全、高效的进行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
  • 吴凤林;何锋坚;刘红梅
    . 2009, 20(3): 170-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腔内凸阵探头在颈内动脉(ICA)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3例(146支)ICA进行高频线阵探头和腔内凸阵探头对比检查,观察ICA显示长度、彩色血流及血流频谱形态,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其中18例DSA检查ICA狭窄者(单侧),还测量PSVICA/PSVCCA比值,比较两种方法评估狭窄程度的准确率。结果:146支ICA高频线阵探头检测其显示长度为(2.05±0.35)cm,PSV为(89.8±20.9)cm/s;腔内凸阵探头检测显示长度为(4.41±0.32)cm,PSV值为(116.8±35.1)cm/s,两组测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1支ICA高频线阵探头检测困难者,腔内凸阵探头均获得满意二维、彩色血流及频谱图。腔内凸阵探头检出31支ICA走行迂曲呈“V”或“S”等形态,而高频线阵探头仅检出19支异常血管形态。在18例DSA检查ICA狭窄为70%~99%者,高频线阵探头评估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72.2%,而腔内凸阵探头的准确率为94.4%。结论:腔内凸阵探头能显著增大ICA显示长度,对ICA中远段疾病的检测具有较大价值,可作为高频线阵探头检查困难者的有效补充手段。
  • 病例报告
  • 罗世英;李永琳
    . 2009, 20(3): 173-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陈 亮;江新青;魏新华;夏建东;吴 梅;吴红珍;郑力强
    . 2009, 20(3): 174-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兔VX2肝癌经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的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的基本成像特点。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组织块种植的方法制成20只兔VX2肝癌模型,使用1.5T MR扫描仪行常规扫描后,采用EPI-SE序列、SENSE技术,于治疗前、后14d对肿瘤行PWI,选取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血流灌注值,进行统计学分析。PWI采用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最大信号下降斜率(SRSmax)作为定量指标,分析不同ROI的SRSmax变化规律。结果:治疗前、后兔肝VX2瘤中央区及周边区之间的SRS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旁肝实质之间的SRS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1.5T MR扫描仪进行兔肝VX2瘤灌注成像研究是可行的,PWI可用于评价HIFU治疗后肝脏肿瘤的血管生成、破坏状况;不同ROI的SRSmax变化程度及规律也不同,其PWI表现与肿瘤的坏死程度、范围基本相符。
  • 潘诗农;赵 衡;赵 凯;廖 伟;康 雁;郭启勇
    . 2009, 20(3): 178-1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开展基于QCT数据应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无体模软件对股骨颈骨密度(BMD)测量的研究,对比分析有体模QCT BMD测定方法、DXA方法,旨在能够应用无体模CAD软件开展QCT BMD测量、建立大样本数据库。材料与方法:53例健康志愿者年龄38~70岁,平均57岁。其中男10例,女43例。所有志愿者经胸片、心电图检查及问诊排除有骨质疏松外的其它系统疾病。研究对象均行自第5腰椎至股骨小转子下方(包括双股骨上段)CT扫描(Philips brilliance 64排)。CT扫描时均垫有四标样体模置于体检者骨盆部后方。应用OsteoCAD1.2软件完成无体模竖脊肌组、股内侧肌群组、股外侧肌群组BMD测定,和有体模BMD测定、DXA BMD测定。应用SPSS 10软件分析无体模QCT测定和有体模BMD、DXA BMD测定Linear Regression方法相关分析。结果:无体模竖脊肌组、股内侧肌群组、股外侧肌群组BMD测定结果与有体模BMD测定、DXA BMD测定Linear Regression方法相关分析结果如下:①竖脊肌法测定股骨颈各BMD与有体模、DXA相关性结果:松质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74,整体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56,皮质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04,DXA测量的BMD与两种方法测量的松质骨BM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6、0.911。②内侧肌群法测定股骨颈各BMD与有体模、DXA相关性结果:松质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67,整体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43,皮质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870,DXA测量的BMD与两种方法测量的松质骨BM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6、0.868。③外侧肌群法测定股骨颈各BMD与有体模、DXA相关性结果:松质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76,整体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55,皮质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886,DXA测量的BMD与两种方法测量的松质骨BMD的相关系数均为0.906。结论:基于QCT数据应用CAD无体模软件具有与有体模方法和DXA方法相同的测量BMD的能力,其中采用便捷的股内侧肌、股外侧肌作为内部参考具有与竖脊肌相近的结果,能够为医生提供BMD的参考信息,可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健康普查。
  • 张晓颖;韩 冰;侯跃芳;吴 伟;周宝森
    . 2009, 20(3): 184-1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估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光盘库(1999~2007)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按照循证医学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筛选有关PET/CT对NSCLC淋巴结分期诊断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评估后,进行Meta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有13篇中英文文献满足标准纳入研究,权重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87%。SROC下面积为90.84%。结论:在综合考虑灵敏度、特异度的情况下,PET/CT对NSCLC淋巴结分期诊断准确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 综述
  • 何 英;潘明志
    . 2009, 20(3): 189-1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余椿;许建荣
    . 2009, 20(3): 191-1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短篇论著
  • 李 红;曲海源;刘 屹;黄砚玲;李松柏;徐 克
    . 2009, 20(3): 195-1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宗军;季学满;吴 波;印红霞;朱宗明;卢光明
    . 2009, 20(3): 197-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于 湖;李玉泉;王丽娟
    . 2009, 20(3): 200-2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新军;郑若龙;李伟章;钱惠东;殷泉忠;张 华
    . 2009, 20(3): 202-2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丁庆国;陆永明;沈金洁
    . 2009, 20(3): 205-2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赵春雷;陈自谦;李天然;钱根年;王楷堂;李铭山
    . 2009, 20(3): 207-2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韩帮成;杨庆彦;韩长利;杨 健;郑书刚;董志明
    . 2009, 20(3): 210-2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于宝;梁长虹;张忠林;王秋实;谢淑飞;余元新
    . 2009, 20(3): 212-2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钱红蓉
    . 2009, 20(3): 215-2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雪丹;刘 屹;关丽明;徐 克
    . 2009, 20(3): 217-2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卫兵;陶晓燕;陈 建
    . 2009, 20(3): 220-2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韩 博;杨广夫;杨小军;何 滨;闫新成;李金柱;刘 晖;姚晓群;富宪民;张文奎;张保其
    . 2009, 20(3): 222-2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郑泓明;李 英;陈英敏
    . 2009, 20(3): 224-2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华东;胡兴荣
    . 2009, 20(3): 225-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朱 琦;陈 娇;周小林
    . 2009, 20(3): 226-2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红娟;纪庆超;随玉真
    . 2009, 20(3): 228-2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